Home |  Elder Rights |  Health |  Pension Watch |  Rural Aging |  Armed Conflict |  Aging Watch at the UN  

  SEARCH SUBSCRIBE  
 

Mission  |  Contact Us  |  Internships  |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Increases Rapidly, Citizens Must Ask a Question - What Will Elders' Lives be Like in the Year 2050? 

June 28, 2004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will increase by an average rate of 4.4% per year. This alarming percentage increase would be double the aging rate of Chinese elderly who are 65 years of age and above, and 6.1 times the rate of increase for the overall population. By 2050, China will see every 1 out of 10 people to be 80 years old and above, and every one out of four elderly to be above 80. 



中國﹕國未富人先老--若干年後我們在哪裡養老

記者 魏萍
健康報﹐2004年6月28日



根據我國學者與聯合國人口司預測﹐我國
65歲及以上老人的數量將從2000年的0.94億(佔總人口的7%)增加到2050年的3.34億(佔總人口的22.6%)。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從2000年的115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2700萬人及2050年的1億人以上。本世紀上半葉﹐我國高齡老人每年平均增長率為4.4%﹐等于65歲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的2倍﹐等于總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的6.1倍﹗屆時﹐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1人在80歲以上﹗養老﹐將成為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重點難題。

在北京西城區月壇街道的某小區﹐記者看到了這樣幾戶老人家庭
──

82
歲的張老太太一個人過﹐雖然有些退休金﹐但她舍不得請保姆。見到老太太時她正翻箱倒櫃地找藥。她有冠心病﹐時常胸口憋悶。平時發作時就自己找點藥吃﹐懶得上醫院。就這麼將就著過了十來年。

坐在輪椅上的李翼民老人雖然還能和人打招呼﹐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前兩年﹐老人因腦溢血留下後遺症﹐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偏偏老伴又因腦血栓癱瘓住進醫院﹐幾個孩子都遠在美國﹐家裡只有一個保姆照料生活。行動不便的他﹐終日望著貼滿昔日
"全家福"照片的床頭﹐借著舊日的生活溫暖過余下的日子..

北京市西城區老齡委主任韋瑛新介紹說﹐西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全區的近20%﹐其中﹐空巢老人戶就有9000多戶。老年人最大問題一個是養﹐另一個是醫。養老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為什麼有的老人能健康長壽無疾而終﹐而有的老人長期多病﹐給自己﹑家人﹑社會帶來巨大痛苦和負擔﹖哪些個人﹑家庭﹑社會和遺傳因素影響健康長壽﹖如何通過了解老人健康長壽的影響因素來減少照料老人的經濟成本與機會成本﹖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曾毅教授等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我國高齡老人的生存狀況──

現狀
經濟供養依靠子女多
享有社會保障支持少
日常照料依靠子女多
依靠社會少
閑暇時間多
文化生活少
帶病的多
看病就醫的少

這項調查是在
22個省﹑市﹑自治區開展的﹐調查區域總人口為9.85億﹐佔全國總人口的85.3%。該課題因此在中標率僅15%的國際科研項目招標的激烈競爭中獲勝﹐得到美國老齡研究院資助﹐並獲得聯合國人口基金資助﹐也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重點科研項目。

研究發現﹐高齡老人在經濟﹑醫療﹑生活照料等方面正處于人生的高風險期﹐
"相對""絕對"貧困老人居多。高齡老人有退休金的比例低﹐社會保障有限﹐主要是以家庭經濟供養為主﹐依賴性強且不穩定﹐經濟供養水平處于"相對貧困""絕對貧困"狀態。高齡老人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人群﹐但由于經濟困難﹐看病就醫的少﹐多數農村高齡老人從來沒有去看過病。3%的老人患病得不到治療。調查還發現﹐高齡老人喪偶率高﹐有88.3%的老人日常照料更多地依賴其家庭﹐並開始向隔代轉移。家庭照料成員的減少和渠道的單一﹐使傳統生活照料模式遇到嚴重沖擊﹐嚴重影響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有多少個老人在福利機構裡﹖調查結果是﹕城鎮平均每個老年福利機構只有老人21名﹐農村每個老年服務機構裡只有15人﹐與整個老年人口形勢極不相稱。

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柳玉芝副主任介紹說﹐在國外﹐老人獲得經濟支持的渠道較多
, 除了正規的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外﹐還有非正規的甚至民間慈善機構﹑社會老齡救助系統。

國情
"國未富人先老"的現實難題
真正有養老金的少
家庭能負擔養老的少
在福利院養老的少
社會能承擔的少

35年前﹐中國有贍養老人能力的成人與老年人的比例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變化趨勢﹐再過35年﹐這一比例將陡降為1:2。也就是說﹐原來6個人養1個老人﹐將來會變成1個人養2個老人﹗怎麼個養法﹖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蔡文媚說﹐從人口角度看﹐發達國家是
"先富後老"﹐而我國是"未富先老"。經濟還沒有發展好﹐條件還沒有准備好﹐一下子就要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了。所以﹐養老的先決條件是要先發展經濟。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2002年我國的公共養老金制度所覆蓋的城鄉比例並不盡如人意﹐近3/4的勞動者沒有養老金。其中﹐農村該項制度的覆蓋率僅為11%。而中國老齡人協會和勞動和社保部獲得的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目前65歲的老人中﹐64%與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這一比例在農村顯得更高﹔而在老年婦女中﹐65歲至79歲的有67%與子女生活在一起﹐80歲以上的則有80%與自己的子女同住。他們對後代的經濟依賴也更強。

中國社科院老年科學研究會熊必俊對此頗為懮慮。熊必俊的根據是﹐
2000年﹐我國老年贍養比為15.4%。預測到2010年和2020年﹐這個比例將上升到17.4%和24.7%。在老年贍養比上升的同時﹐總供養比也相應由2000年的53.6%上升到2020年底55.0%﹐超過1999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國平均供養比(49.93%)。老年贍養比和總供養比的上升﹐必然造成勞動人口負擔加重﹐勞動力成本加大。由此會降低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熊必俊認為﹐從現在起﹐社會應當重視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這是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決定性保障。在退休年齡不變而老齡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必然出現養老基金收支失衡的局面。按法定退休年齡計算﹐我國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2001年的赤字為1260.64億元﹐2002年上升為17175.66億元。

解決這個問題辦法有三﹐一是提高投保率﹐二是降低養老金標准﹐三是提高退休年齡。根據測算﹐我國退休年齡每提高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加收入
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少基金缺口200億元。如果在2005年以前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工種﹐用5年時間(20062010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齡差別﹐再用10年時間(20112020年)將男女退休年齡拉平﹐一律按照60歲退休﹐其結果將使2010年養老統籌基金缺口由835.97億元減少到52.52億元﹐使2020年養老統籌基金收大于支﹐由缺口503.51億元﹐轉變為節余2622億元。

未來
構建
"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強化社區功能
提供個性化多渠道服務
改善醫療保障制度
提倡民辦養老機構

家住北京白雲觀附近汽南小區的王至仙老人雖然沒兒沒女﹐但她卻一點也不缺乏安全感。她說﹐居委會就是她的依靠。在這個小區裡﹐有
1300多位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就有200多戶﹐是北京市最密集的老年人居住區。可這裡的老人們一點不覺得孤獨無助。老人要買東西﹐不出院子就能解決。為方便老人坐輪椅出入﹐小區在每個樓前都修建了帶扶手的輪椅坡道。社區裡商店﹑郵局應有盡有﹔要看病﹐小病在社區衛生站就能解決﹐大病直接由社區醫生幫助﹐通過"綠色通道"送往附近的綜合醫院﹔居委會還為老年人建立了健身房﹑圖書館﹑電腦室﹐老年人可免費享用﹔誰家需要保姆﹐居委會介紹來經過免費培訓的家政服務員﹔誰家老人要住院了﹐居委會出面幫忙聯系..老人們說﹐這裡就是"沒有圍牆的養老院"﹐住在自己家裡﹐就能享受到在養老院才能享受的服務。

居委會王士良主任說﹐這幾年小區與勞動部門﹑衛生部門等協作共建﹐培養了一批家政服務員﹑社區醫生﹐使家庭養老實現了規范化﹑個性化和人性化。下一步﹐我們還考慮再培訓一批具有專業營養﹑護理知識的家庭服務員﹐為老人進行營養配餐﹑專業護理﹐讓老人的生活質量更高﹐健康更有保障。

記者在該小區採訪﹐路上的老人不斷拉住王主任問這問那。記者從老年人從容安詳的目光中﹐真真實實看到了這裡的溫馨和人性化﹐也看到了養老事業的方向。

一方面要發展
"沒有圍牆的養老院"﹐一方面也要開發各種形式的民辦養老機構。這是北京市西城區養老模式的成功經驗﹐也是國內外老齡問題專家提倡的養老的方向和出路。什麼才是理想的養老﹖理想的養老在現實中還有多少障礙﹖北京大學人口所蔡文媚教授說﹐理想的養老應該包括物質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及。用這個標准衡量﹐目前我國的養老水平還遠遠不夠。只有提倡個人﹑社會﹑政府多方參與﹐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融入文化和人文關懷色彩﹐才有可能接近和實現理想的養老。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