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记者:包蹇
人民网,2007年9月26日
“血压蛮好,在正常范围”——记者来到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608弄127号3楼的张月弟老人家时,静安寺地段医院四明站点的陈蕾医生正在为老人量血压。
中午11点半,愚园乐龄家园送餐上门。肉末炖蛋、黄瓜炒肉丝、榨菜粉皮、炸鸡腿、卷心菜汤——这样的一顿午餐,只要4.5元。“他们的花样多,比我自己烧的好吃,而且每次送到时都是很烫的”,张月弟老人吃得很满意。
而在愚园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同样的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几十名在这里“搭伙”的老人也吃得很香。
下午,独居老人专管员孙其梅来张月弟家里走访。作为高龄无保障老人,张老享受每月460元的社保,同时,张其梅又替他向区老龄委申请到了每月200元的补贴。下午,还将有钟点工到张老家进行保洁服务——服务的经费从该200元补贴中支出。
这是静安区一个普通老人的有保障的晚年生活。截至今年8月31日,静安区已累计为3653名老人提供这样的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为80岁以上老人上门助医服务达9623人次。
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口达到7.6万人,占总人口的24%,高出该市老年人口比例4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23.08%,此外,还有占老年人口总数18%的独居、空巢老人,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
这种新的居家养老模式,也是寸土寸金的区域特点逼出的办法。静安区老龄委主任庄佩雯告诉记者,静安新建一个养老床位的投入高达50万元。
为此,早在1999年,静安区就在该市首创“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推出了“乐龄家园”等助老服务品牌,上门为老年人解决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等问题。目前,全区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社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已达18个;截至今年6月,已为687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今年,该区更将深化“床位不离家”为老服务模式,构建“保基本,全覆盖”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作为区政府1号实事。
静安区老龄委主任庄佩雯告诉记者,1号实事的基本思路是:“一张床”,即注重深化“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两张网”,即构建一张管理网,建立“城区、社区、小区”三级管理网络,构建一张服务网,形成区为老服务总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乐龄家园”社区助老服务站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三联动”,实现政府搭台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机制;“四聚焦”,重点聚焦助餐、助学、助医、助急等四项服务;“五保障”,即实现财力、政策、科技、人力、制度保障;“六强化”,即强化公益化性质、实体化运作、标准化建设、多元化组合、项目化管理、绩效化评估。
新一轮居家养老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更加全面,更加细致。除了基本的吃饭、卫生等生活护理之外,还扩展到了医疗、应急、文化生活等各方面。
为了解决独居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静安区为7万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组织全区29个社区卫生中心,为全区1万多名独居老人提供上门巡诊助医服务。
庄佩雯介绍说,静安区老年人文化层次普遍较高。为此,该区还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开办了“乐龄讲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老年朋友开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时事、医疗保健等,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道“精神大餐”。
据庄佩雯介绍,该区还扩大了与养老相关的补贴发放范围。在上海市规定的居家养老补贴标准之外,静安区对年满60岁以上的孤老,以及年满80岁、只有一个子女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提供了补贴;从2006年开始,对本区百岁老人提供每月200元的营养补贴;除此之外,区政府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提供了每张床位5000元的补贴。
More
Information on World Elder Rights Issues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