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导致天津实退年龄低于现政策
来自:新华网
2009年6月15日
中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推迟退休年龄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说,推迟退休年龄需综合考虑,对有些地方尝试对一些短缺人才和岗位实行弹性退休时间,弥补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的不足,胡晓义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尝试。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此声音一出,引来不少争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表示:“目前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已经低于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再延迟退休年龄更是‘天方夜谭’。”
现状
实退年龄低于现行政策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传出过要延长退休年龄的声音,当时就引来一片反对之声。时至今日,再次提起“延龄退休”问题,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深感这一问题的实施难度巨大。
现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村保险处处长的赵振华曾参与了养老保险等条例的制定。他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子女顶替父母工作的现象,内退、下岗、买断以及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提前退休情况,致使包括本市在内的许多城市的职工实际退休年龄已低于国家现行的退休年龄。因此,现行的退休年龄的规定还没有达到,更何况还要再延迟退休年龄,有些‘天方夜谭’了。”
据了解,关于退休年龄,我国实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政策:男职工60岁,女职员55岁,女工人50岁。这一规定从1958年起一直沿用至今。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男性工人和职员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工人和职员退休年龄都是50岁。1956年起,女职员与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开始有差别。1955年年底,国家机关女性工作人员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女工人退休年龄还是50岁。从此,我国男女退休年龄一直为男60岁,女55/50岁,至今没有改变。1993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退休年龄上依然维持1955年机关工作人员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规定。
多因素致天津退休年龄提早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本市男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仅为52岁,女职工仅为47岁。造成本市实际退休年龄低于现行标准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病退和特殊岗位早退的人群;另外是本市有近2/3的企业因经营不景气换代调整,造成大批50岁左右的职工无法安排岗位而提前退休。同时,专家还表示,大学生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问题也是造成大批企业职工提前退休的原因之一。
对“延龄退休”问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问题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过早退休造成的养老金支付压力问题,另一方面是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本市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五成,如果在一味延长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群体的就业会造成更大压力。
观点
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件关系到千千万万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能仅仅从养老负担这一个角度看,必须同时综合考虑到社会就业、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职业性质、性别、工龄等多方面因素。
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本市养老保险方面的专家赵振华表示,“延迟退休的方式起源于西方一些国家,这与具体国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丹麦,是较早实行延迟退休的国家,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不足,丹麦的退休年龄政策是该国平均寿命年龄减去9岁等于退休年龄。但这样的方法在我国显然不合适。我国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一刀切’的方法不太合理,尤其对一些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岗位来说。另外,本市的实际退休年龄现行政策已有差距,再推迟退休年龄的执行难度会很大。”
在百姓的强烈呼声中,国家有关部门也表示,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将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
尝试“差别”退休制度
天津社科院专家郝麦收在采访中表达了观点:“我认为我国应该建立‘有差别’的退休制度,也就是说不同的工种或职业,应该分别为他们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比如一位专攻尖端科技的教授,六十岁正是他工作的‘黄金阶段’,如果规定他退休,可能就是在浪费人才。其实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如此,他们大多都是博士,毕业后就已经接近或超过三十岁了,而一般的市民大多从24岁就开始工作了,所以可以让这些科研工作者适当延长退休时间,继续发挥作用。如果是在一线工作的劳动者,超过60岁就已经无法从事大量体力活了,所以不应再推迟他们的退休年龄。此外,还有很多大学生都在担心‘老同志’推迟退休会影响他们找工作,其实大可不必。服务行业就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在世界发达国家里服务业占到行业总体的70%,是个很受年轻人欢迎和尊重的行业。而在我国,服务业只占行业总体的约40%。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并不取决于退休人员所占岗位的数量,而取决于随经济不断发展所创造出的就业岗位数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更多新岗位。”
More
Information on World Elder Rights Issues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