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参加老年大学25年收获10余张毕业证(图)
齐鲁晚报
2009年8月18日
中国
清晨,与往常一样,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乐呵呵地挎着书包走出玉函北区,像一名早起的小学生,在站台上静候着开往学校的64路公交车。
提起这个老人,济南市老年大学张承伟老师瞬间激动起来 :“柏耐冬呀,‘老留级生’了,都25年了,还舍不得从老年大学毕业。”
“如果没上老年大学生活真是不敢想”
家住玉函北区的柏耐冬老人,今年89岁了,蓄着长长的胡须,戴着薄薄的老花镜,衣着整洁,一派“仙风道骨”。
改革开放30年,所有事物都在变,但在邻居们眼里,不变的是柏耐冬老人25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一节课不落的老年大学学习。
1984年济南市老年大学开始创建,1985年三月份,柏耐冬成为了大学的第一期学生。然而25个寒暑过去了,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柏老居然还逗留在校园里。
“如果没有去上老年大学,我的生活真是不敢想。”柏老捋了捋长长的白胡须,一边感叹一边饶有兴致地说,1984年从岗位上离休后,64岁的他感觉精力还很旺盛,呆在家里连个懒觉都睡不着,感觉憋得慌,总想找事做。听说济南刚刚建立了老年大学,联想起自己12岁就被迫离开了学堂,现在突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他就抢着去报了名。
翌年3月,学校正式开课。尽管第一期学生很少,但师资很好,会集了山东省内一批著名的书法家。自幼对书法很感兴趣的柏耐冬,在这里开始登堂入室。从初级班、 进修班,直到研究班,一学就是6年。
眼看着课程全学完得毕业了,柏耐冬居然不想离开,他害怕被赶出学校,他还想从头再学!于是,继续交学费,一年又一年,他开始了传奇的“留级”生涯。
柏老不无自嘲地说,自己是“永不毕业”的学生。他并不稀罕抽屉里放着的那十几张老年大学的毕业证,他留恋的是老年大学的学习和氛围。
提起笔来练字经常就忘了吃晚饭
“尤重颜体”,柏老指着家里墙壁上挂着的“柏耐冬先生的艺术简介”展板说。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他将一切归功于一直以来在老年大学的书法学习。
在老年大学,他初六年学楷,再六年学行,又六年学篆,还六年学草。他以王献之的故事自勉。他说王献之用完三缸水,还没有学到王羲之的一点,自己应该更努力才行。
书法上日渐出彩,他不但被授予老年书法家等艺术称号,而且作品还屡屡获奖并展出。在2008年山东省举办的“庆七一,迎奥运”书画展中,柏老的楷书作品就被定为铜奖,最后还被当礼物赠送给了在北京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山东省奥运代表团队员。
虽然名气不小,但柏老对书法依旧毫不马虎,精益求精。对待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柏老更是万分认真。每天下午1点半左右,柏老就要写作业了。
摊开纸,上好墨,压好戒尺,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柏老缓缓提笔开始写。讲求一气呵成,柏老很讨厌这个时候被打扰,这样只能重新再写。而哪怕是最后一个字让他觉得不够满意,他也会毅然重新再写。时间在笔尖不知不觉地流动,恍然醒过来,往往会发现都近6点了,忘记了晚饭。
至少再学五年,参加30年校庆
83岁时还骑自行车,柏老认为能上老年大学这么久,首先离不开自己良好的健康状况,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五世同堂的柏老依旧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也没有多数老年人的步履蹒跚。柏老生活非常规律。早睡早起,他每天5点半起床,洗漱后就出去锻炼身体,中午休息到午后1点,然后才吃饭,之后又开始练字,一直到下午5点半左右吃晚饭,6点半左右则准备睡觉。
除了有规律的作息,柏老很注重保持年轻和平和的心态。“在老年大学,我从不觉得自己老,柏老从不疑心自己有病,也不被诸多俗事所累。除了一手好字,柏老还打得一手好太极拳。这两件事在他看来,能很容易地使人心情平静。
爱看体育节目,但只看中国女乒、女排的比赛,不喜欢足球比赛,老人家幽默地说:“半天不进球,急死人了!”
还要在老年大学上多久?柏老细想一下,坚定地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下去,希望至少能学到2014年,参加老年大学的30年校庆。
More
Information on World Elder Rights Issues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