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佝偻着
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一位老人无故吵闹,邻居们躲都躲不开,不曾想是因
为他太孤独了,一次在吵架中找到乐趣,从而乐此不疲。贫困和孤单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在慢慢侵蚀着
留守老人的心?
守着三分地种菜过年
1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李福庆老伯家里时,他正在离家不远的菜地上拔杂草。老
人说,家里有三分菜地,没事就种点菜,也算是可以自己挣点吃的了。
刚过70岁的李福庆老伯身体还算硬朗,但是拔了半个小时草后,也已额头见汗气喘吁吁了,不得已停下
来直了直腰,自言自语叹道:“确实老了,干这么点活也要歇歇了。”
李福庆老伯今年71岁,他的老伴何十五65岁,两人生有二儿一女,大儿子今年已经43岁,但是由于
贫困,一直找不到对象,至今仍旧独自一人在上海漂泊;小儿子在前两年半夜突然急病身亡;惟一的女儿
在1997年嫁给了邻村的一个木匠,常年不回家。“以前外甥是我们带的,但是后来大了,要读书,就
回去了。”李福庆老伯说。因此,几近家徒四壁的石头混泥土屋子里,就只留下了两位老人独自守着贫困
和孤独。
和村里的很多老人一样,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依旧需要下田劳作。家里不仅有三分地,还养了一些牲
畜。李福庆告诉记者,几年前,他还养了牛,“那时候,一头(牛)能卖个3000多块钱,现在老了,
养不动了,只能养点鸡、鸭、鹅给儿女们减减负担”。不过最近有件事让李福庆很发愁,老伴眼睛患有白
内障,无法下地,所有的活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完成。
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四间石头房子已经失修多年,一下大雨屋顶就会有点漏雨,用土坯砌成的院墙被几根木头支撑着,摇摇欲
坠。昏暗的小屋里弥漫着一股陈腐的味道,何十五老人掩盖不住笑容地对记者说:“儿子因为工作忙,已
经两年没回家了。今年,儿子和女儿说好,兄妹俩今年一起回家过年,以后每年轮流陪伴我们。”
为此,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两口就开始置办各种年货,烟花炮竹、鸡鸭鱼肉样样不缺。大年二十九,儿子和
女儿先后赶到老家。许久未见面的一家人,一有空就围在一起聊天,“女儿一直围在厨房里和我说话,他
们一家也是难得回来,在家里要做粗活过日子,没空啊!”
其实,李福庆老伯的孩子也想过把他们接到身边生活。但是大儿子在上海居无定所,女儿还和公公婆婆住
在一起,非常不方便。
近日,记者联系到李福庆老伯,他告诉记者,过完节后,孩子们一个个走了,家里又回复了长久的冷清。
“总感觉心里落空空的,不过最怕的还是生病,孩子们来回跑,又花精力又花钱。”老人说。
谁来驱散老人的孤独
“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有人这样形象地描述农村老人生活的孤独。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
村留守老人近2000万,以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省为多。
一项针对安徽省16个市、41个县969人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抑郁症的检出率为37.6%。
另一组数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我国的自杀人群中,55岁以上的占人群的36%,其中农村老人自杀
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精神赡养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农村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
解为物质供养。子女外出务工更减少了留守老人能够从家庭中获得的精神慰藉。
李会长呼吁,政府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为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的联系提供便利,并增加对农村
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