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农民日报
2007 年12月12日
中国
今年九九重阳老年节到来之际,笔者受安徽省老年基金会的指派,到安徽淮河北岸的一个农村集镇敬老院进行捐赠活动,结合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敬老院有较为宽敞的院子,院内有花台,还开了些鲜艳的花卉;有食堂、电视室、沐浴室;还有菜园、鱼塘、猪圈等,用以改善伙食。同近几年我看到的安徽其他一些敬老院相比,这个敬老院属于中等偏上,还算是比较好的。但同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还是不相适应的。
一、老人进入敬老院养老的比例较小。全镇共有五保老人383人,进入此院集中供养的只有46人,占12%。大部分五保老人都散养在院外,因为敬老院的房子和床位很少而进不来。镇政府准备逐步扩建。
二、敬老院男多女少。通常来说女的寿命长些,在老年人群中一般是女多男少,而我在安徽农村看到的敬老院则普遍相反,这个敬老院尤其如此,在46人中,男
39人,女7人,男女之比是85∶15。原因是家里穷,男的讨不到老婆,也就无子女,成了孤老头。经了解,这39个男的都未结过婚,全是光棍老汉。
三、生活标准较低。按照这里政府规定,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为:入住敬老院的每人每年1500元,院外散养的1200元。分摊到每天,前者是4.11
元(按一日三餐计算,平均每餐1.37元),后者是3.29元(平均每餐1.10元)。实际生活比标准略高些,因为还有点副食品生产,也有些捐赠。笔者看了敬老院的伙房,燃料烧的是从农民地里免费捡来的玉米秸,条件较差。
由上看来,农村敬老院及其住房的数量都跟不上实际需要,这个镇还有近
90%的五保老人进不了敬老院,散养在外,条件更差。据统计全省约有近41万五保老人分散供养,占全省五保老人45.7万人的89.5%。按照“十七大”
报告中提出的“老有所养”的要求,还要大力扩建农村敬老院,大量增加床位。从供养的生活标准看,近几年有较大提高,2001年每人每年400元,2005
年500元,2007年提高到院内1500元(每月125元)、院外1200元(每月100元),但按现在生活水平看,也还是较低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线的设定是每日每人一美元,每年约为2500元人民币。上述五保老人的养老标准仅是国际贫困线标准的60%、48%,换言之,还没有达到国际贫困线的标准,少得可怜。建议国家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财政转移支持的力量,着力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也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