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lder Rights |  Health |  Pension Watch |  Rural Aging |  Armed Conflict |  Aging Watch at the UN | Videos   

  SEARCH SUBSCRIBE  
 

Mission  |  Contact Us  |  Internships  |    

        

 

 

 

 

 

 

 

 



老 年人鲜少进影院剧场 老年文化消费被遗忘


徐宁, 中国网

  2012年3月20日

  中国


 

由叶德娴、刘德华主演的《桃姐》自3月8 日上映以来,票房已超过6000万元,几乎创造了港产文艺片票房最高纪录。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 是,这部因为反映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发关注的影片,却没有引起老年观众的观影热情,影院中几乎不见老 年观众的身影。

老年人为什么不看电影

为什么老人不去看电影?70岁的孙真义阿姨回答颇具代表性,“我活得健健康康的,不生病、不吃药、 不住院,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如果身体还行,帮着带带孙子尽尽义务,有时间的话看看电视,听听广 播 看电影,那是年轻人的事。”

除老年人普遍的社会心态外,居高不下的电影票价也将许多老人挡在影院门外。接受采访的一位老人就对 记者说,“听说现在看一场电影要花70元钱,我孙子看的3D版更贵,据说要100多元,太宰人了, 家里有47寸的大电视,干嘛去电影院烧那份钱!”

5年前退休的孙明刚师傅说他已十多年没看电影了。他感慨,“20年前,一张电影票也就两三毛钱,像 胜利、延安、大华这样的电影院都在大街上,抬脚就能进,现在的电影院,不光票价涨了两三百倍,像我 们这样的老年人,真想看场电影都不知道电影院在哪里 据说都移到高楼上去了,难找!”

“舍不得花钱,是中国老年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南航社会学副教授张杰认为,其实老年人不是不想消 费,但老人普遍有节俭的传统,而眼下看电影已成为时尚的“奢侈”消费,70元一张的基本票价,完全 超越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怎么指望他们去看昂贵电影呢!

当然,并非所有老人都不愿去看电影,现在的大片往往不适合老年人观看。记者在德基就碰到两位中途 “逃跑”的老人。他们的子女为他们购买了3D版本的《异星战场》,但带上3D眼镜,他们顿时头昏脑 胀,震耳欲聋的音效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现在适合老年人看的电影太少了!”这是很多观众的感慨。香港导演彭浩翔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也想 拍《桃姐》那样的电影,我拿5个剧本去跟投资方谈,最终他们还是选择风险最小的青春题材。这其实是 个恶性循环,他越不投钱,市面上就越没有老人题材的电影,老年观众就越少,这方面的题材也就越没人 敢拍了!”

老人文化消费的遗忘角落

“不仅是电影,放眼当下各主流文化消费种类,老年人的参与度都很低。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加速临近, 老人在相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文化消费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文化产品滞后的问题也越来 越突出。”著名文化学者叶匡政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据了解,国内文化消费的主流方式,主要包括观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音乐、阅读书籍报刊杂志,此外, 舞台艺术、展览展示文化活动也吸引不少人参加,然而在所有领域的参与者中,老人常常被忽略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看电视、听广播、阅读健康保健类报刊杂志书籍,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 这几种消费大多是免费的,或是几毛、几元的小额支出。其它如戏剧票,动辄上百、几百元,即使老人喜 欢看,也舍不得花那笔钱。

相比之下,打麻将可能是眼下老年人最大的文娱活动了。记者在南京一家小区采访发现,小区商铺里麻将 档已有4家,去打麻将的大多是老年人,10元、20元就“进园子”。社区的老年文娱活动室里,原本 还有象棋、围棋,如今也被麻将取代。

相比,日本对老人文化消费的支持值得我们借鉴。上海大学的夏媛老师曾经在日本学习工作了7年。她在 电话中对记者说,在日本,全社会都形成了面向老人的服务观念。除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外,社会资源更 多地向老年人倾斜。她介绍,在日本看电影一般要1600多日元,但电影院设有老年人窗口,可以享受 半价,所以日本影迷中银发观众不在少数。社区老人每个月都有朗读会,将自己写的文章和俳句(一种日 本诗歌体裁)相互交流,每年一次大型的发表会上,老人们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趣味盎然。

夏老师认为,由于国情不同,国内老年人一心都扑在子女身上,而日本年轻人很早就要独立生活,老年人 有时间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常听到国内60岁左右的人就说自己老了,可在日本,七八十岁的老人还经 常出去打工甚至做义工,两国老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差异。”

公共文化服务,请向老年人倾 斜

相比自主文化消费产品的不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让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家门,享受到更便利 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戴珩告诉记者,从文化部门来讲,各级文化馆、文 化站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做了很大贡献,当下各个区县都有老龄艺术团,很多地方政府都给予资金支 持。各种老年大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低收费的基础上提供各种音乐舞蹈、绘画、插花等教育门类,让老 有所学有的放矢。

不过,戴珩也承认,目前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还有待提高,覆盖面还不够广,特别是服务内容不够吸引老 人。刘文英老人80岁时曾去美国加州圣荷塞市与儿子一家生活。刘老介绍,美国城市的文化活动中心, 人员、设备、场地等都是由市政府投资,里面的图书馆和各种球场、健身房等文化体育娱乐设施,老人只 要登记就可以免费使用。到活动中心餐厅就餐也全部免费,早餐供应牛奶、咖啡、面包、奶油、奶酪、糖 和多种多样的糕点,中午还有三明治和多种汤菜,适合老年人口味。老年人到活动中心活动时都打扮入 时,女士涂口红、戴耳环,男士衣裤都经过熨烫,干净整齐,活动中心成为老人们交流沟通的好地方。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个短腿,是文化服务人员的数量太少。”戴珩介绍说,目前我国数字信息共享 工程已经拥有几万小时的戏剧、音乐、舞蹈等数字资源,但老年人大多不会上网,这方面的资源几乎很难 享受到。在国外,很多文化服务工作往往由志愿者担当,我国目前社区志愿者人数已达2900多万人, 其中注册社区志愿者达到599.3万人,但进行文化服务的专业志愿者太少。“如果把志愿者的力量利 用起来,比如教老人如何上网,为老人进行歌舞节目表演等,能非常有效地扩展老人的文化活动空间。”


More Information on World Elder Rights Issues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