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lder Rights |  Health |  Pension Watch |  Rural Aging |  Armed Conflict |  Aging Watch at the UN  

  SEARCH SUBSCRIBE  
 

Mission  |  Contact Us  |  Internships  |    

        

 

 

 

 

 

 

 

 

 

Chinese Experts Suggest Socializing "Mental Support" of the Elders who are Living by their Own 

June 2, 2004

With more and more elders living in the society within smaller and smaller family structures in Chin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bout their living statu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media attention. Among these problems facing elderly in China, "mental support" or "emotional support" of elders gets a lot of attention. While legal experts agreed that it is not practical to legalize "mental support" to the elders, they suggest socializing "mental support" of the elders who are living by their own.

中國專家建議﹕把空巢老人"精神贍養"義務社會化

記者 劉璐璐
新華網﹐
2004年6月2日

長沙 - 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和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的同時﹐有關老年人生存狀況的報道頻頻見于報端﹐其中﹐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尤為受到關注。法律專家對此認為﹕精神贍養的立法強制不具有可行性﹐建議把精神贍養轉化成經濟問題﹐使精神贍養義務社會化。

所謂
"空巢老人"是指年齡在60歲以上﹑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全國有2340萬名"空巢老人"需要照料﹐只有10﹒39%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有明確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據湖南天地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宇君介紹﹐在法理上﹐
"贍養"的理念包含了經濟贍養和精神贍養兩個方面﹐但立法對于精神贍養義務在實際中的操作難以界定。"譬如﹐法律上不能規定子女一個月去探視幾次老人。"周宇君說﹐這樣對于不履行精神贍養義務的立法強制也就不具有可行性。

長沙老齡委的工作人員認為﹐在實際生活中﹐贍養人履行精神贍養義務一般要具備三方面的條件﹕首先是要有時間﹐其次是具備精神贍養的意識﹐最後還要掌握精神贍養的良好方法。

在國外的婚姻家庭法中﹐把對老人的一部分精神贍養義務轉加給敬老院﹑社會福利院等社會機構。周宇君認為﹐國外的文化是契約式的家庭關系﹐與國內還是有所差別﹐中國人更看重彼此的親情﹐子女的贍養是無可替代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種合同把精神贍養轉化成經濟問題﹐由贍養人出資﹐社會來承辦﹐通過把精神贍養社會化來解決這一問題﹐更具有可操作性。

同時﹐法律專家呼吁﹐在空巢老人的數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的同時﹐應盡快完善老齡社會的幫助系統和相應的立法體系。


Copyright © Global Action on Aging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